当前位置:
【云湖数据】云湖大数据系统
来源:大山科技 | 作者:大山 | 发布时间: 2020-05-20 | 133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政务数据管理与治理是一项很艰巨和任重道远的工作。大多数前期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缺乏统筹规划,应用系统之间普遍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定义,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成为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,资源信息纵强横弱、条块分割,所有这些成为了当前迫切要求信息整合与共享的主要原因。


云湖大数据系统


一、系统定位


政务数据管理与治理是一项很艰巨和任重道远的工作。大多数前期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缺乏统筹规划,应用系统之间普遍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定义,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成为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,资源信息纵强横弱、条块分割,所有这些成为了当前迫切要求信息整合与共享的主要原因。大山云湖大数据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,成为信息资源信息整合与共享的一种有效手段。大数据共享交换中心是建立一种体系,建立信息交换、信息共享的一种机制,是一种新型的数据管理模式。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信息交换、信息共享的方式和环境,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,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机制,规范数据采集口径、采集方式,规范数据的服务方式,建立统一的资源信息整合与交换机制。


二、解决痛点


(一)政府数据体量越来越大


截至2014年,中国共有664个城市,2852个行政县,40446个行政乡。当前,中国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电子政务覆盖率已经达到70%。据粗略估算,全国政府大数据加起来相当于数百个阿里巴巴的体量。而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,对于数据采集精度、采集频率、数据存储等能力在增强,使得数据规模仍有提升空间,近几年数据中心的新建和扩容呈现井喷式的发展,这是以硬件基础设施带动的变革,促使软件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。


(二)多部门协作成为常态化


复杂的城市治理问题,对跨部门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过去个别部门间存在的职责交叉分散、协调运行不畅等问题。随着“大部制”完善,建立健全了部门间协同运行机制,逐步实现“多个部门、一个政府”目标。随着部门与部门的边界越来越模糊,政府数据跨部门共享共用已不再是亮点和创新,建立常态化共享机制成为政府大数据建设的入门。


(三)实现数据融合,打造智慧政府


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真正跨越了政府内部协同的鸿沟,大大提高工作效率,降低政府运行成本。其一,政府内部协同除思想理念上的障碍外,技术上也存在一定障碍,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,跨越系统、跨越平台、跨越数据结构的政府将在技术上使政府内部纵向、横向部门得以流畅协同。其二,由于利用大数据技术,数据获取、处理及分析响应时间大幅减少,工作效率明显提高,同时降低了政府开支。


(四)实现科学决策,打造责任政府


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,提高政府预测预警能力以及应急响应能力,越来越多的政府摈弃经验和直觉,依赖电子政务的数据和分析进行决策。现在大数据又超越了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,不但是对大数据分析挖掘,对言论、图表等都可以进行深度挖掘、人工智能。大数据的深入及广泛应用会给政府带来科学和精准的决策支持。

三、总体架构图



四、系统优势


(一)统一标准规范


加强政务大数据标准化顶层设计,制定各类标准规范,统一数据采集、治理、发布、共享、安全、资源目录等标准口径,建设政务大数据配套运行机制,形成统筹、完善的体制机制。


(二)全周期数据治理


部署大数据支撑软件平台,为多元数据从归集、存储、治理、分析再到应用环节提供端到端的全周期数据治理与管理服务。


(三)汇聚政务数据资源池


汇聚并理顺政府各项数据资源,明确数据来源、数据格式、数据类别、数据用途,形成全量数据资源湖,实现跨部门、跨层级、跨系统、跨业务的数据流通。

   

(四)多方式数据服务


建设以政府管理、政府决策、政府服务为业务导向的各类应用,实现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,再到数据价值的体现。